每日热议!“五一”假期出行需求回升 北京交通部门多措保障假日出行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市民出行需求大幅回升,进出京、市郊和市内重点区域出行、出游增多,交通量和客流量预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五一”假期,北京市域内所有收费公路对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免收通行费,预计郊区旅游景点周边路段、收费站,进出城区、省界出入口部分路段高峰时刻易出现车流集中甚至拥堵情况,提醒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和重点路段,错峰出行,安全出行。
(资料图)
高速公路日均交通量295万辆4月29日达出京峰值
根据历年交通运行规律,“五一”假期是全年各免通假期中高速公路交通压力最突出的假期。综合考虑历年“五一”假期交通运行规律和近期交通运行态势,预计“五一”假期高速公路总体呈“前出后进”的走势,日均交通量约为295万辆,较2021年同期(292.2万辆)增长1%。高峰日交通量在325万辆左右,出现在假期首日(4月29日),比2021年“五一”假期首日(5月1日,318.66万辆)增长2%。
假日期间,市民旅游踏青、探亲访友等活动增加,预计郊区旅游景点周边路段、收费站,进出城区、省界出入口部分路段高峰时刻易出现车流集中甚至拥堵情况。
具体来说,预计去往西部、北部等近郊热门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路段和周边收费站局部交通压力比较突出。
从重点时段来看,4月28日为假期前一日,部分市民会选择错峰提前出发,下午时段15时前后城市路网交通压力将明显攀升。16时以后高速公路出京方向车流将明显增加,晚高峰时段与通勤出城方向交通叠加,交通压力更为突出,部分路段将出现严重拥堵。
4月29日为假期首日,是出京方向交通压力最大日,上午7时-12时高速公路出京方向交通压力将持续较为集中,8时-11时最为突出,全日交通量将达假期峰值、有望创历史新高。
4月30日、5月1日高速公路出京方向交通压力总体有所缓解,去往郊区热门景点、休闲娱乐场所的高速公路交通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短时拥堵排队的情况。
5月2日、3日返程交通陆续迎来高峰,两日下午16时至晚间20时高速公路进京方向交通压力将较为突出,部分高速公路检查站路段压力集中。
从重点路段看,京藏、京承、京港澳、京开、首都机场高速等主要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关键节点高峰时段通行压力突出,易出现拥堵情况。
多种交通方式加强重点场站接续运输
为做好“五一”假期重点场站旅客接驳运输服务,北京市交通委会同重点站区、铁路、民航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调度,组织行业企业,动态跟踪研判客流形势,按照“一站一策”、“一场一方案”,细化方案举措,全面开展7个火车站和2个机场接续运力筹备和保障工作。
同时,针对市内旅游景点、热门商圈等重点区域、出游高峰等重点时段,交通部门将持续监控交通运行情况,及时采取调配公共交通运力、安排机动车辆及时疏散客流、配合交管部门做好交通疏导等措施,缓解交通压力。
交通部门提示,前往天安门地区的旅客请密切关注出行提示,4月29日至5月3日期间地铁前门站、天安门东站、天安门西站和地面公交天安门东、天安门西、石碑胡同站将作客运组织调整,共享单车骑行方面也有相应要求,请市民提前查看出行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将加大核心地区、旅游景点、公共交通枢纽场站、繁华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周边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黑出租”、“黑旅游”等各类违法行为,维护交通运输行业良好环境秩序。(完)
相关新闻
- 每日热议!“五一”假期出行需求回升 北京交通部门多措保障假日出行
- 不存在又厚又热!你可能需要一张轻薄的RTX 4070金属大师-全球快播报
- 世界视点!蔡天凤的奢靡生活照曝光!谭家的十亿资产,也撑不起这样的消费
- 有关反餐饮浪费 安徽发布两项地方标准 世界热点
- 探索中国规格石材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和结构分析-天天速看
- 了解机器人,那么您了解机器人工厂吗? 环球快资讯
- 时讯:搭大疆双目智驾系统 五菱悦也预计6月上市
- 国家电投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全球快播报
- NBA生涯首个双20,詹姆斯和湖人离“黑七”近了 焦点资讯
- 为何女性来“姨妈”胸会胀痛?同房后胸胀痛怎么办?一文给你科普_天天亮点
- 一季度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29401.7亿元 同比增长4.7%
- 【环球聚看点】湘潭彩市喜中2023045期双色球大奖,奖金合计665万元
- 菲中经济合作产业园和菲律宾漳州总商会代表到访福建省商务厅|环球信息
- 七百多年前, 文天祥在此叹息山河破碎, 今天, 它举世瞩目!
- 每日短讯:上海必玩景点排名_上海必玩景点
- 深圳龙岗打造“阅读+”新模式!
- 韩国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 衰退风险依旧挥之不去_天天通讯
- 2023广州灵活就业人员最新社保缴费基数比例一览(表)|当前热门
- 林肯汽车推出重磅升级车型—冒险家,新宝马X1有些招架不住
- “网红”城投遭负面展望